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活动新闻

【高中】记12月16日“基于标准的听说教学与评价”英语教研活动

2015/12/24 16:23:55 次浏览 分类:活动新闻

 2015年12月16日上午,“基于标准的听说教学与评价”英语教研活动在中国中学举行。

 首先,市教研员汤青老师下发了上海市各区听说测试调研报告,报告以高考听力试卷听说测试部分的调研为根据,涉及上海市17个区,对其中15个区的数据予以分析,供教研员教师参考。

接着,徐汇区教研员孙毅老师作了题为Action, Confusion, Assumption的发言,提出听说教学中五大Action——multi-media, multi-approach, multi-purpose,multi-level,multi-experience,以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困惑(confusion),即:如何应对测试中评分的差异?如何量化评价的指标体系?针对这一困惑,孙老师提出,可以参考英孚教育细化的口语评价标准(can-do statements),结合全国课标,将教材的教学实践中的评价标准细化到每个单元甚至每节课,并且测试形式可以多样。此外,他认为,鼓励学生开口说要从老师开口说开始,这对老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然后,黄浦区教研员金敏老师作了题为“高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策略运用与素养培养”的发言。她以教学中要“忘记高考,努力向前”开篇,整理理论书中听力训练技巧、听力目的和策略,结合敬业中学校长金怡老师关于Christmas话题的听说课教学案例和自己在格致中学授课的经历进行说明。金老师提到,教学设计既要考虑到课时不够的问题,也要照顾到孩子们精力不够的现状。

       这之后,金怡老师也从管理者、教学者的角度对敬业中学的听说课的设计思路作了介绍。敬业中学现在采取3+2的模式进行听说教学,每周5课时,其中3课时作为常规课,2课时为听说课,金怡老师也亲自参与教学,保证课时。听说课的设计在摸索中经过了不断调整。(1)框架的调整:听说课的教学一般有两种框架,一是可以从浅入深强调技能技巧,二是根据课文主题拓展。因为若采用第一种方法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虽然对教师来说上手容易,但其实与学生的基础和积累不匹配,所以采取了第二种方式——根据课文主题,依托原版引进教材Let’s talk进行教学。(2)目标的调整:教研组最初设定的目标是希望以听作为输入,说作为输出,最终达到写的输出,因而教学时将高考写作要求作为标准,在听说课堂中强调词法、句型结构,然而这样实施后效果并不好,因为词语句型过难,学生在课堂上甚至开口困难。所以教研组做了调整,不把写的目标当作说的目标,教学时不再强调华丽的辞藻,而让学生可以放心地表达。(3)寻找“走心”的素材:“走心”的素材是指让师生都能投入感情的素材。找到“走心”的素材便于创设语境,为教学提供语言支撑。最后,金老师总结,听说课堂要有“走心”“走情”的素材、“走形”的过程(即让学生“瞎说”的阶段)以及“走型”的结构(如仿写诗歌的体例版式),最后形成“有型”的输出,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素质培养。

       之后,市教育考试院英语学科专家徐雯老师也作了发言。她再次强调“忘记高考很重要”,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方式,高考只是终结性评价,要靠过程性评价一步步落实。高考的听说测试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局限性,高考不考的,在平时可以考察。

 活动中,汤青老师对每个发言都作了精彩的点评。汤老师对老师们站在孩子的视角、把眼光放在全体学生身上的做法表示肯定——要从孩子的角度看教学、从被评价者的视角看试题。此外,教师要给予课堂“情义”“情趣”,要创设语境。老师们发言中所举的案例“都是依托于教材,牛津教材每篇课文都有综合实践活动”,如静安区民立中学就利用牛津教材成功设计了第二课堂,两周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个活动,如课本剧、演讲、制作海报等。如果学生可以一步步扎实地参与实践,则思维可以得到锻炼。有了清晰的思维,才能有清晰的语言。一言以蔽之,“忘记高考,努力向前,成就未来。”

       最后,上海市特级教师、名师基地主持人何亚男老师作了总结性发言。她说,自己“从会上的发言受到鼓舞,听说进入高考是机会,不是负担”,但同时会给师生带来挑战。教师要“回归本源,思考课标的要求,而不是仅关注考试的要求”,要“把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放在首要地位”。她坚信,按语言教学规律培养的孩子的能力一定会大于仅以高考为指向培养的学生。